5월, 2018의 게시물 표시

臨津有感

臨津有感 作者:김부 식(金富軾) 秋風溺溺 [1] 水洋洋 [2] 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 가을 바람 쓸쓸하게 불고 강물 넘쳐 흐르네 廻 [3] 首長空 [4] 思渺茫 [5]            고개 돌리니 드넖은 하늘 펼쳐지고 희망은 아득하네 恨恨美人隔千里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천 리나 떨어진 그대가 한스럽고 또 한스러워라 江邊蘭芷 [6] 爲誰香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강변의 난초와 구릿대는 누구를 위해 향기를 품고 있으리 [1] 溺溺:沉沒。『文選·宋玉「高唐賦」』:「巨石 溺溺 之 瀺灂 兮,沫潼潼而高厲。」李善 注:「 溺溺 ,沒也。」 [2] 洋洋:盛大貌。『詩·衛風·「碩人」』:「河水 洋洋 ,北流活活。」毛 傳:「 洋洋 ,盛大也。」 [3] 同「回」。 [4] 長空:天空。天空遼闊無垠,故稱。元稹『諭寶』詩:「大鵬無長空, 擧 翮受羈絏 。 」 [5] 渺茫:時地遠隔,模糊不清。白居易『長恨歌』:「一別音容兩 渺茫 。」 [6] 白芷,香草名,也叫「辟芷」。辟芷:幽香的芷草。『楚辭·離騷』:「扈江離與辟芷兮, 紉 秋蘭以 爲 佩。」

五四文藝節 5·4문예절 <문예의 날>

필자 왈 "五四青年節源於中國 1919 年反帝愛國的 “ 五四運動 ” 。 中國青年及知識人學習 1919 年 3 月 1 日在韓半島進行過的抗日愛國運動 ( 後來稱之爲 “ 三一運動 ” ) 之後 , 搞定的愛國運動就是中國五四運動 。 兩場運動都是徹底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運動 , 但中國的五四運動還有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的意義 。" 五四文藝節   1944 年 ( 民國 33 年 )「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」 將 5 月 4 日訂為 「 文藝節 」, 並於 1945 年的 5 月 4 日舉行首次慶祝活動 。 對日抗戰時期 , 國民政府原以 5 月 4 日為青年節 , 3 月 27 日為文藝節 。「 青年節 」 是慶祝 「 三民主義青年團 」 的建立而訂定 ,「 文藝節 」 則是為了 「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」 而設立 。 直至 1940 年 , 國民政府才將 「 青年節 」 移至 3 月 29 日 , 來紀念 「 黃花崗之役 」 的烈士 。 「 五四文藝節 」 的訂定過程充滿了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之間的文化角力 , 其中包括了五四文化運動的正統繼承問題 , 以及 「 五四 」 詮釋權之爭 , 因此延遲至 1945 年才將 5 月 4 日訂定為文藝節 , 並由 「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 」 發表 〈 為紀念文藝節公啟 〉, 強調 「 五四 」 反封建制度壓迫 、 反帝國勢力入侵的精神 , 以及追求民主與科學的態度 , 為 「 五四 」 的精神內涵定調 。 雖然雙方曾經對於五四的文化精神有基本共識 , 但長期以來 「 五四 」 的正統地位與詮釋權都掌握在共產黨手中 , 國民黨對 「 五四 」 的態度經常是以避而不談的方式來處理 。 因此 , 戰後初期 ( 1945-1949 年 ) 的臺灣 , 國民黨官方沒有舉辦過任何關於 「 五四 」 的紀念活動 , 但在民間還是有許多紀念 「 五四 」 的文章 。 當時的臺灣文壇不論是本省籍或外省籍人士 , 都寫了不少文章來紀念 「 五四 」, 如許壽裳 、 王思翔 、 樓憲 、 張禹 、 楊逵 、 楊雲萍等人 , 都曾發表與 「 五四 」 相關的文章 , 使得 「 五四 」 成為不分省籍的共同話題 。 對外省籍作家來說 , 提倡中國 「 五四 」 文化精神